第16章 第16章 (第2/2页)
许久,那日勒抬头看着张晗,有些紧张地问道:“我能向您求一个恩典吗?”
像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幼猫,怯生生地试探主人的心意。
张晗险些被自己这个比喻逗笑了。
“说说看?若我力所能及,一定给你办到。”
“您能为我取一个汉家姓名吗?”
为什么要取汉名?那日勒多好听啊,寓意也很好!张晗粗浅地学习过匈奴语,知道“那日勒”在匈奴语中是“太阳”的意思。
看着那日勒还泛着水光的眼睛,张晗可疑地沉默了——为什么一个男子也能哭出这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她思索片刻,答道:“不如取名为刘平。平,正也。”
“表字我也冒昧地为你取好了——正则,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你觉得可好?”
若是让那日勒来选,他更愿意跟着张晗姓。不过他也明白,匈奴人归顺之后随汉家皇帝姓刘是传统。
抛下心底的那点妄念,他再次俯身拜下,“多谢您。”
您赐我新生,赐我姓名,从此我将割裂过去的所有,全身心地侍奉您,如信徒侍奉长生天。
素商派的人终于找到了张晗的新营地,送来了后续的粮草和打探来的各方情报。
看完素商送来的情报后,张晗慨叹良久。
当初离开前,她就隐晦地提醒过丁原要小心吕布。现在看来,他还是没将她的话放在心上啊。
张晗扪心自问,丁原待自己还是挺好的。虽然当初有利用她的意思,但也实实在在地给了她军权。要不是丁原,自己恐怕很难正正经经地入仕。
如今,故人已去,成一抔黄土矣。
“去找些酒来。”
亲卫有些错愕,军中禁酒,他也从来没见过张晗喝酒。这怎么突然就要起酒来了呢?
尽管心中再疑惑,亲卫还是想尽办法地为张晗找到了她要的酒。
张晗没管欲言又止的亲卫,直接提着酒壶,带着酒觞,径直出了营帐。
她一点一点地将酒觞满上,然后面向雒阳的方向,将酒倾洒而下。
第一杯,谢你栽培之恩。
在亲卫不解的眼神中,张晗再次重复了刚刚的动作。
第二杯,敬你匡弼之功。
然后她直接抛下了酒觞,将酒壶里的酒全部倒下。
第三杯,愿你一路走好。
新年伊始,被董卓新立的天子刘协改了年号。现在已经是初平元年。
正月还没过完,这原本就不平静的大汉江山就发生了一件更热闹的事——曹操号召天下的有志之士,共同起兵讨伐倒行逆施的董贼。
这消息都不用张晗特意去打听,因为曹操广发檄文,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天下。
消息刚刚传来时,于夫罗就带着人来向她辞行。估计是觉得张晗的承诺遥遥无期,准备另辟蹊径去了。
张晗非常爽快地把人放走了。她和于夫罗本来就是相看两相厌,天天都看对方不顺眼。现在于夫罗要走,张晗就差额手称庆了!
值得一提的是,于夫罗走之前竟然还邀请张晗一同前往,什么“共诛奸贼”、“扶助汉室”、“共襄大业”……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听得张晗牙都酸了。
张晗当然不会同意于夫罗的无脑请求,一点儿也不委婉地拒绝了他。讲真的,就算她真的想不开要去和各路人马会盟,也不可能和于夫罗一起呀去!
她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被坑了一次还不够吗?
而且,张晗不觉得这个所谓的联军能够成事。现在联军的声势虽然浩大,可内部也矛盾重重。
这些人表面上是受檄文号召而来,实际上却是因为利益而来。他们有的求名,有的求利,真正想要匡扶汉室的不过寥寥。
一旦利益分配不均,那么这些原本就貌合神离的人必将一步步走向分裂,最终灰溜溜地散场。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联军之中,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领袖。
会盟的发起者曹操空有才能,却背着宦官遗丑的名声;名誉最盛的汝南袁绍,还没展现出多少优点,恐怕只是个高谈阔论的书生……
所以,在张晗看来,这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会战。
与其掺和其中,倒不如静待时势,再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