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古代教学法治与德治 (第2/2页)
余声侃侃而谈,忽悠着这年轻人,把之前对老妪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同时追加编撰了许多细节,搞得年轻人与老妪半信半疑。
年轻人自我介绍名叫王猛,是北海剧县人士,应友相招,前来做客,这里也不过是友安排的短暂歇脚之地。
听闻余声先祖秦末就以归隐,连忙请教起先秦时期的文学著作,余声曾经的文化底子还在,高考是不足以应对了,但他熟读战国策,尤为擅长口舌之利。见王猛如此好学,使了个颜色让贾左振与兼虎二人稍安勿躁,席地而坐,就对王猛开始了一场铺张扬厉夸大其间的游说案例教学。
老妪见余声像是个有才学的人,也就放下戒备,帮着劝走了王猛忙着请教学问而忽视与其一道回来的朋友与邻居。
余声见王猛确是求学似渴,也是倾囊相授,对其讲述先秦古籍时不时夹带私货,把后世的一些实用的思想灌输给他,见王猛尤为注重治理国家方面的问题,也就高谈阔论,与他探讨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相辅相成却各有侧重,甚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剖开分析其中可利用的势与术。
余声讲的是口干舌燥,连喝几口水,旁光注意到兼虎也是听的津津有味,听众如此给力,教育起来更是满是激情。
到了响午,老妪端出一盘干酪和饼分给众人,余声感动,不旺自己辛苦一场,终于吃到正常的食物了。
教学告一段落,王猛才说道。
“兄台大才,刚多有失礼,还请海涵。”
“无事,不足挂齿。”余声啃着饼子回道。
魏晋人的主食中,“饼”占有较大的比例。西晋束皙曾专门写过一篇《饼赋》,在文中提到了十多种饼。晋人将水煮、笼蒸、火烤、油炸的面食总称为饼。所以蒸馒头包子也是饼,煮碗面疙瘩还是饼,吃着这表面抹一层油的大饼余声感觉自己在吃的方面真是天赋异禀。
还有,因为北方胡人以牛羊为基本食物,对于当时中原农耕文明对牛的重视,普通人根本吃不上肉,但是与胡人的交融带来了丰富的牲畜供食用,牛羊肉暂时是吃不上,但吃几块干酪还是可以的。
几口吃完,余声问出了自己最迫切的问题:
“王猛兄弟,此地是何地,此时又究竟是何年月?”
王猛笑道:“此地乃邺城西南三十里,如今正是永和五年。”
闻听此言,余声沉吟片刻,回想这是个什么时间,有何大事发生,方才继续问道:
“那石虎已死,石世可曾即位?”
“兄台,果然不凡,我也是同朋友那里才得到的消息石虎已死,传位于石世,没想到你如此这般灵通,初见兄台短发,异服,还以为是番邦而来佛教之人。”
“不知,余兄可有表字?”
“我非士族,并无表字。”余声说道。余声原本也想给自己起个NBPLUS的表字,压过孟德,赛过云长,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正在王猛还要说什么的时候,突然之前跟随王猛回家的几个年轻人去而复返。
“不好了,有官兵杀过来了!”离得近了,余声才听清这人所说的话。
蹭的一声,王猛赶紧站了起来。
“余兄,赶紧躲藏一阵,我去看看。”
“不如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