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个内心有光的人 (第2/2页)
正所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足以总结了王阳明的一生,他那颗充盈而又光明的心替他照亮了一生的路。
王阳明与友人出游之时被问:“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他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里都是桃花源;哪怕暗夜无边,我心光明,哪里都是水云间。
03
内心有光之人,
才是真正的智者。
心里的光,是一种智慧的修炼,一种本真的保持。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
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菜根谭》
好的心态是一种大智慧,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既然无法改变遭遇,就要学着去改变心态。
内心有光之人,才是真正的智者。那种光是柔和的,足以控制自身的情绪。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生气,不要抱怨,懂得一笑而过,更懂得奋力前行。
立地成圣的王阳明也是一路坎坷。
先是参加会试,名落孙山;然后直言上书,却又触怒刘瑾,不仅被廷杖四十,还因此被贬到贵州龙场。
到了龙场之后,生活条件艰苦,当地瘴毒严重,乡民们还十分排挤他,尽管如此,王阳明依旧能够笑对生活,悟道成圣。
就像天气一样,雨天只是暂时的,或许经历风雨之后,还能看到绚丽的彩虹。
所以面对风雨的洗礼时,不要抱怨,不要灰心,要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那样才会遇见更美好的未来。
内心有光之人,一定很是温暖。那种光是炽热的,足以宽容他人的一切。
宽容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成熟,一种豁达。
儒家主张“忠恕”,你原谅别人也就是原谅自己。
明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奉命缉拿宁王,可就在他顺利擒获宁王之后,奸臣们纷纷嫉恨他。
宦官张忠、羽林军左卫指挥使许泰率领的军队进驻到南昌一带后,为了争夺功劳,故意挑衅王阳明,对其百般辱骂,然而王阳明丝毫没有任何动作。
在他看来: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以宽容点引宽容,以温暖传递温暖。
内心有光之人,十分纯真善良。那种光是干净的,足以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得失。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就是在告诉我们即使世事纷乱,本心也不能丢失。大的道德上绝不能逾越,小节上可以有些出入。
王阳明一向淡泊名利,他曾说:
在这世间,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定会追求名、利、财等等,这样心里才会踏实。
但追求身外之物时,一定得遵循自己的良知。
若因为这些而泯灭良知失去本心的话,必定会后患无穷。
内心有光之人,能容万物,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
漫漫人生路,一边温暖自己,一边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