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中文www.ikanzw.cc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中文 > 山歌好比春江水1 > 第1章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二千零一十—二千零一…

第1章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二千零一十—二千零一… (第2/2页)

桃花坞是一个很注重传统节日的山村,一年四时八节,每年那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都过得很隆重,而且此时远嫁出去的姑娘有带着女婿、儿女回门探亲的习俗,所以每当这些节日来到的时候,桃花坞整个村子都会显得很热闹,二月二家家户户都要炒糖豆,炒几盘花生和棋子,炒糖豆是要讲究技术的,炒得好的那种就是一层糖衣薄薄脆脆的包裹着豆子,吃起来也是干干脆脆不粘牙的那种,很是香甜。

当地的俗语是这样说的:

“二月二,炒棋子,

老婆孩子一席子,

二月二,炒豆子,

老婆孩子一溜子,

白面棋子两头尖,

包顿馉馇敬老天,

炒的豆子圆溜溜,

白菜萝卜都能收,

打了囤子龙抬头,

老婆孩子热炕头,”

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这儿也称五月节,村里人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喝雄黄酒,听说在早些年还有在喜鹊河跑龙舟,隔着喜鹊河唱山歌、赛山歌的习俗,村民们用喜鹊河里现成新鲜宽大的芦苇叶摘来包粽子,刚出锅被蒸出来的粽子上面自带一种芦苇叶的香气;八月十五中秋节,村民们就自己动手制做土月饼;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腌制腊八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瓜,包饺子,吃馉馇,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大年三十自不必别说,这可是藏在咱中国人心里甚至骨髓里的那个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说起节日来,桃花坞除了这些传统节日外,其实还有一个自己村有独有的隆重节日,那就是“四月十八山节”意思是四月十八赶山会、赶庙会,其实就是赶大集,在山会那天,村里的村委会都会提前邀请胶南县城的茂腔剧团来给村民们连唱几天大戏,所以在山会前几天村里已经扎好了大戏台子,山会的位置就选定在村里那两条青石板街上,白天唱大戏,晚上放电影,一到这个节日,村里的小学都要放半天假,父母们都会给自家的孩子们几块钱,让他们自己去逛山会,可以随便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白天,周围十里八村的老头和老太太们就会很自然聚拢到桃花坞,他们自带马扎或板凳,成群结队,风雨无阻地跑来听大戏看大戏,戏台上锣鼓家什这么一响,还没等到台上的艺人张嘴,台下就叫好声连连,这是当地上点岁数的老人们最喜欢的一个传统剧种,和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这些大的剧中不同,茂腔发源并流行于胶东半岛,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唱腔曲调,在所有传统茂腔剧目里面尤其要数《罗衫记》最受欢迎,《罗衫记》里讲的是新官上任的徐继组面对既是十八年前谋害生身父母的歹徒,又是养育了自己十八年知冷知热的“父亲”徐能时,铁面无私,从而演绎出了一段惩凶认母的的故事,当《罗衫记》上演时,台下听戏看戏的人就会特别多,和白天的唱大戏相比,晚上的电影专场则属于村里那群和花狗为伴,和流萤为群的孩子们。

除了四月十八这个传统的大庙会外,桃花坞每月逢六就有一次集市,一月三个集市,桃花坞尽管人口不多,街面也不大,只有两个青石板街的街面,但周围十里八村来赶集的人却不少,那些从远地慕名而来的小商小贩们,每逢有集市时就特意赶个大早来到青石板街上先占好自己的地方,然后在前面摆出自己要卖的物品,集市上交易地东西很多,猪牛羊肉,山珍海味、蔬菜果品、日用百货、衣服布料、各种吃食小摊、还有卖药的、理发的,等等做各种营生的都有,每逢集市,站在村子北头的高处往下看,两条青石板街上就人头攒动,嗡嗡嘤嘤,热闹非凡。

早些年的桃花坞有过一处祠堂,位置在东街临河的一处十亩来地的土坪上,听老人说这处祠堂是本村不知在那个朝代考中的一个状元,荣归故里时给桃花坞村捐献修建而成,高墙深院,亭台宇阁,祠堂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祭祖,重修族谱。听说祠堂的每根柱子上都雕龙画凤,甚为壮观,当年祠堂里还有一处亭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栖云阁”,但很可惜这些珍贵的文化古迹都没有保留下来,七十年代在祠堂的遗址上重建了桃花坞村大队,村大队下设生产队,而现在叫村委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