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似静非静 (第2/2页)
朱松表情也奇怪了起来:“倒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前些日子马阁老奏对的时候曾和朕提到要练几万京营拱卫南京,朕也知道京营本身就有些人马,但是...”
朱松搓了搓手,说道:“也罢,钱卿。朕留你用饭,午后朕带你去看看教朕射箭的师傅。”
钱谦益本就是锦衣玉食,自然在御膳上也没有任何值得挑剔的地方。
午后毒辣的天气,钱谦益就随着朱松,在太监们高举的大伞盖下,来到了之前朱松习武射箭的地方。
钱谦益只看见一个身着飞鱼服器宇轩昂的男子屹立在那里,只是...好像有点太胖了吧?
朱松一边走一边介绍道:“钱卿,这位便是孝陵卫锦衣卫指挥使梅春,是朕的弓马师傅。”
梅春也一路小跑过来,兀自下拜。
朱松也把钱谦益向梅春做了介绍,一阵礼节过后,朱松和钱谦益找了个阴凉处扎下伞盖,便吩咐着梅春去展示箭法。
梅春自然是一口答应,来到校场中央,只见他立定挽弓,一箭射去,居然是正中红心,分毫不差。
钱谦益不由地想起了自己在国子监收下的那名弟子的箭法,也暗自叫了一声好。
可惜马上就没有然后了,接下来几十支箭再也没在红心边上出没,甚至还有不少脱了靶的。
钱谦益想起了朱松当时那古怪神色,一下就明白了南京武备废弛的现状,心中还在踌躇是否要举荐自己这位门生的时候。
只听着朱松把梅春喊了过来,问话道:“梅卿,你和钱侍郎好好说说,你的弓马技巧,在孝陵卫里算得什么水平。”
梅春听完自衿说道:“不是末将自夸,在孝陵卫里,末将若是自称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
钱谦益心中暗自骂道:那只能说你们孝陵卫都是酒囊饭袋了!
朱松又说道:“那这京营现有的几万人马里,梅卿的武艺可以排到什么水平?”
梅春更是趾高气昂:“若是全副披挂,放眼南京,也没几个人是末将的对手。”
钱谦益也是明白了,这是皇上怕自己还没看懂,特地叫过来给自己解释的。
朱松点头,喊了一声“壮哉!”,随后又指令着梅春继续展示自己的箭法去了。
看着梅春回到校场,朱松只是叹气,对钱谦益说道:“朕也是想好好练一支精兵,但是钱卿你也看到了,这南京京营的水平...实在是有点不堪入目了。”
钱谦益早就想好了说辞:“皇上,臣以为不能局限于南京一地,不妨于江南各处一面举将材,一面广招武勇之人,这样才能真正练出一支可用之军。”
朱松叹气,眼神中尽是担忧:“哪来那么轻巧!来回的路费盘缠,应选过了的将士需要拨付的安家费。甚至还要避免不被南京京营这些大爷排挤...朕想到这就头疼。偏偏国库又是空的。”
钱谦益躬身答礼:“是臣欠考虑了,还望皇上责罚。”
朱松摆了摆手:“这哪里怪得了你,也是朕唐突。钱卿且来看朕射箭!”
挥洒了约莫半个时辰的汗水,也是让朱松这颗时不时心烦意乱的心总算安定了许多,只是名师“珠玉在前”,朱松这箭法练了几天,还是偏的很。
总算是休息时间,梅钱二人逢迎着朱松,一路往伞盖处走去。
而这时候也有个大太监从廊下朝伞盖处走来,手上捧着一份加急的公文,钱谦益看去,正是担任着司礼监掌印太监韩赞周。
韩赞周一面将公文奉上,一面扯着嗓子说道:“万岁爷,湖广巡抚急递的捷报!”
朱松眼睛都冒出光来,迅速夺过来就扫视着看了起来,哈哈笑道:“好,很好,太好了!”
“湖广巡抚何腾蛟在奏报上说,宁南侯左良玉派遣副总兵马进忠、惠登相等人已经收复了德安府大小州县。”朱松高举着公文朝着钱谦益说道。
梅钱二人自然是一阵恭迎,朱松又问道:“内阁是怎么批复的?”
韩赞周答话:“内阁马首辅的意思,是想以此功升任何腾蛟总督湖广、贵州等地。”
朱松点头:“准了!这有功将士也得奖赏,让马进忠和惠登相也补一个援剿总兵的职务吧!烦劳你去帮朕用印批红。”
随后朱松扭头看着钱谦益,眼神中的担忧也消失不见了,说道:“朕有左良玉这样的良将,何愁中兴难为啊。”
钱谦益也是重重颔首,良将能收复失地,朝廷才能逐渐稳定啊。
......
一路风餐露宿往回赶的袁继咸,总算是花了十天时间,堪堪快赶到九江城外。
但是也就是赶到九江城外而已,因为袁继咸一行被一伙左良玉的亲兵拦了下来。
“左大将军有要事邀我往武昌商议?”袁继咸皱了皱眉头,很快就舒展开来:“可是荆州战局也有了好消息,莫非荆州也收复了?”
亲兵应答道“小人只知道大帅请袁总督一行,其他事情小人一概不知。”一边继续邀请着袁继咸上船。
袁继咸点头,说道:“既如此,那我便立刻和你先往武昌去。”
不一会,船只就行在长江上。
只是江面上突然行过一旅顺流而下的船队,当中甚至还没挂着旗号。
袁继咸突然指着远处顺流而下的船队说道:“这支船队是往哪里去的?”
一个亲兵看了直接应答:“楚王爷听说朝廷用度甚是艰难,因此将大量金银细软全打包了,由黄御史带着左大帅的一”
袁继咸闻言也就是“哦”了一声,继续看起了公文来。
而袁继咸乘着缝隙瞄了一眼时候,居然发现这支船队有接近一千条船!
而这样的船队,就这样一去不复返地开往南京去了。
—————分割线——————
大明崇祯十七年六月初十,时张献忠作乱川楚。
又有传言,张献忠欲再窜入湖广江西等处为害。
时左良玉老且病,听黄澍妄言。
故武昌府、九江府一时戒严。——徐鼒《小腼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