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斩立决 (第2/2页)
康新民脸色微变,急忙道:“陛下,臣并非是为钱谦益脱罪,而是据实奏报,不偏不倚,请陛下明鉴!”
崇祯已经将康新民默认是钱谦益一党了,心里万分愤怒,还是强撑着脸色。
“陛下,”
这时,钱龙锡抬起手,缓声道:“大理寺断案,素来讲究人证物证,而今纵然朝野沸沸扬扬,可确实没有发现钱谦益的罪证。”
说罢,他转头,看向赵净,宽厚的脸上一片冷漠,道:“赵净,你可有实证?”
赵净恭恭敬敬的抬起手,满脸写着小心谨慎,道:“禀阁老,下官……没有。”
钱龙锡闻言,转向崇祯,道:“陛下,臣附议韩阁老之言,以钱谦益治家不严治罪,罢除一应官职,赶出京去。”
崇祯将钱龙锡公然‘威胁’赵净的行为尽收眼底,对于他的话,是半点不肯相信。
再次环顾一圈,崇祯看着温体仁,心里既失望又恼怒。
赵净一个小小七品末官,都敢再三谏言,你一个堂堂礼部尚书,一言不发,是何道理!?
温体仁的低着头,清晰的感觉到崇祯的目光在他身上,但他还是无动于衷,一言不发。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
崇祯见温体仁还是不肯开口,怒火填膺,面色阴沉。
他不想,也不愿就这么放过钱谦益。
钱谦益明显在朝廷有朋党,这种事,他决不能容忍!
可面对朝廷众口一词,他能怎么办?
韩爌,钱龙锡躬着身,一副‘静等圣裁’模样。
三法司的乔允升,康新民,曹于汴同样不出声,整齐划一的充分表达了态度:恭请陛下决断。
钱谦益跪在正中心,不声不响。
但他神态逐渐从容,没有了进宫之前的那般忐忑。
有二位阁老与三法司背书,再大的案子都能脱身。
只要他这一次脱身,过个一两年,再有人上书为他举荐,便能轻轻松松复出。
以及更进一步。
这是无数人实践过的路线。
凡是封侯拜相的大人物,哪一个不是起起伏伏,传奇诸多?
他年岁并不大,他等得起。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不说话,沉默不语。
但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崇祯身上。
高宇顺看着朝廷所有人都在逼迫他的皇爷,低着头,眼神里浮现怒意。
费了那么多周折,拿到那么多的证据,本以为能够将钱谦益一棍子打死,不曾想,在内阁、三法司面前,还不如他们的几句话。
他现在不为赵净、也不为他自身,只为他的皇爷!
高宇顺悄悄抬头看向赵净。
这个大殿里,只有赵净能为他的皇爷出一份力了。
赵净说完那几句便收声,不动声色的看着钱谦益的背影,心里在估算着时间。
感受到高宇顺的眼神,抬起眼皮,两人视线对在一起。
只是一刹那,赵净便收回目光。
要是在这种时候被人察觉到,后果不堪设想。
高宇顺见赵净‘躲避’,心里越发焦虑,甚至于在考虑是否要冒险开口说话了。
崇祯压着胸中怒气,看着殿中的一众人,内心的失望与愤怒交杂,令他脸色也在不断变化表情。
他继位不多久,强力去除了阉党,一个又一个的诏回东林党人,将他们当做贤哲,内心激动地期盼着他们复归朝廷,辅助于他,君臣同心,共写一段属于他们的史书赞歌。
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一批归来的东林党,与他在绝大多数问题上意见相左,面对阉党除去后混乱的朝局,那些复归的人非但无力整顿,反而陷入了各种争斗之中。
不多久,又一个又一个的以各种理由辞官。
韩爌是他最为期待的人,这个四朝老臣,有着无可比拟的威望,同时身上有诸多贤名。
崇祯一直在焦急等待着韩爌进京,等待着韩癀与他一起收拾朝局,收拾旧山河,君臣同心,史书佳话。
可最后,崇祯还是失望了。
韩爌,没有站到他一边,那些相左的政见,依旧相左,没有多少变化。
至少,与崇祯预想的,差距简直云泥之别。
看着一个个庄重严肃的朝臣,崇祯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张了张嘴,没有发出声音。
他不甘就这么放过钱谦益,他想遏制朝臣结党,想要整顿朝廷风气!
韩爌,钱龙锡,乔允升,曹于汴,康新民在等着崇祯的金口玉言。
温体仁同样在等,低着头,高抬着眼皮,直视着不远处的少年皇帝陛下。
甚至于,地上跪着的钱谦益,也悄悄抬起头。
在无声的寂静中,无声的压力弥漫,使得所有人呼吁顿住,静等着那一刻。
咚咚咚
突然间,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个气氛,王承恩不紧不慢的进来,来到崇祯跟前,低声道:“皇爷,一道密奏。”
来了!
赵净屏住呼吸,心跳如擂鼓。
崇祯差点就要做出决定,宣布罢黜钱谦益,被王承恩打断,眉宇厌烦,还是强忍着伸手打开。
一眼扫过,崇祯脸色骤变,猛的站起来,大喝道:“来人!”
门外的锦衣卫大步冲了进来,将殿中的朝臣全数包围。
韩爌,钱龙锡,乔允升等所有人神情惊变。
发生什么事情了?
温体仁惊疑不定,紧紧盯着崇祯手里的那道奏本。
哪怕是钱谦益,这会儿也惊疑的坐直,面露惶恐。
“钱谦益,斩立决!”
崇祯双眼瞪圆,脸角狰狞,声音斩钉截铁,不容辩驳。
韩爌,钱龙锡,曹于汴等人知道出事了。
令少年皇帝这般惊怒,要将钱谦益斩立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