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武清奇袭(一) (第2/2页)
“好小子,还真来了”杜度大怒。
之前两部明军夜袭方式基本都差不多,一旦打开营寨之后,精锐尖兵冲在前面,见营帐就烧,见人就杀,制造大动乱,震慑敌人之心。
但吴三桂人高艺胆大,杀入敌营之后并没有到处有意地制造各种骑兵冲锋的障碍,而是利用骑兵和敌人进行对冲,一边杀一边高喊“关宁兵到了”“吴三桂来也”
要说这吴三桂麾下的4000铁骑,确实数得上是大明一等一的强军,尤其是那一千吴家的家丁,里面有大量的蒙古夷丁,英勇善战,即便是夜间作战,由于训练多日,又有震天雷、毒弹等野战利器在身上,更是毫不畏惧地与敌展开厮杀。
吴三桂作战自有一套理念,那就是将所有的资源都堆积在钢刃身上。所以,他麾下的这4000铁骑人人披甲,而且好多人都是两层三层甲,身上也是各类兵器齐全,兵部发给他们的震天雷他全装备到了这支队伍身上。
就是要靠着他们在夜间面对面地与敌厮杀,杀得敌人听到吴三桂三个字就胆寒才行。
其他人做不到,但吴三桂自信能做到。
本来关宁骑兵的装备、训练就是袁崇焕时期向东虏学习的产物。这些骑兵50人一队,在清军大营1层和2层的范围之间大杀特杀,一时火光冲天,震人心魄。
祖宽则率领队伍到辎重营解救难民,趁机烧毁物资。
杜度在中军营里面听着外面激烈的厮杀声音,一时间竟然有点恍惚。
这个时候他想到的竟然不是战事,而是突然想起了当初的那个奇女子——阿巴亥,又想起了这女子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多尔衮三兄弟。
这多尔衮不会真的记仇不来吧?
幸亏清军大营最里面的一层十分坚固,吴三桂并没有真正攻破这一层,而且他确实没啥兴趣——明军此时只是要对方的人头罢了,自然是找最容易得到的那群人去拿了。
而清军的统帅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把最里面一层守得死死的。
吴三桂几人在外面杀了近两个时辰才逐步退走。
不过在临走前一阵子又有变故,从东安城出来一伙明军,由张天福率领也趁势杀入了辎重营,一边解救人质,一边焚烧辎重,一边大抢特抢。
他们一度还与祖宽所部产生了点摩擦,幸亏天已蒙蒙亮,双方已经能够辨别得出敌我,如果还是在深夜时候闹不好真的会出现火并。
那就真的有乐子可瞧了。
回城仔细一统计,却是大喜过望:此战获首级1480级,经监军王应朝带领专业人员的甄别,真虏483级,蒙古兵600多级,剩下的都是汉人包衣或包衣阿哈,解救俘虏4万多人,焚烧物资30多车,抢回银子440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