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南援新军 (第2/2页)
一边派南海舰队施救,另一边则派朱高煦南下施压,他就不信那帮家伙不慌了手脚?
但这样玩的坏处也十分明显——倾尽国力。
“苏卿”,想明白这些以后,朱棣嘴角露出苦笑:“两江最近还算安定,你就别急着回去了。”
苏根生一愣,旋即明白朱棣的‘苦心’,苦笑着叹了口气。
得,准备挨骂吧。
如今北朝的战事都没稳定下来,陛下又要建立南海舰队、再开西线战事,朝里那些官员不炸了锅才怪。
而他苏根生,就是最好的靶子。
没办法,谁让他是苏谨的‘乖侄子’,晋国公留在朝里的‘话事人’,不骂他骂谁?
心知自己难逃一劫,苏根生索性坦然认命。
他从骨子里,其实和苏谨就不是一类人。
苏谨随遇而安,只想顾及身边的亲眷和朋友,颇有一身江湖气。
若不是早年与朱棣相识,他才懒得管这么多破事,早带着自己人溜了。
但苏根生不一样,他骨子里是文人的风骨,甘为心中之道殉葬。
虽千万人吾往矣,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便是他的性格。
只要是为了大明,他便舍了这身百斤骨,虽死又何妨?
但朱棣现在可没心思感叹苏根生的风骨,他已在琢磨着调哪些部队赴朝合适,尤其是主将。
安南战事虽然已近尾声,黎季嫠那老小子也快被打进了深山。
但那些安南猴子钻进山里和大明打游击,战况却十分惨烈,张玉和他的部队肯定不能动。
就算安南平定,朱棣已经有意在安南重设交趾宣慰府,张玉就是交趾第一任知府,兼大都督,肯定不能调安南大军。
北防九边的卫所,同样也不能动。
虽然瓦剌和鞑靼已被驱逐到了更深的漠北,但游牧民族的尿性他太清楚了。
一旦北方卫所大规模的调动,等到到了冬天,边民恐怕就要等着被草原狼崽子劫掠。
西征军就更不可能了。
如今唯一能动的,就是国内各个卫所,或者是南京的禁军。
用谁呢?
就在朱棣犹豫不决的时候,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姚广孝,如何看不出这位老主子的顾虑?
“陛下,贫僧倒有一人推荐。”
“哦?”朱棣笑了笑:“大师请讲。”
“驸马都尉,王宁。”
“他?”
朱棣愣了一下,不明白姚广孝的意思。
黑衣老和尚淡淡一笑,给出自己的解释:“耽罗旨在守卫,故而不需大量军马,所谓统帅不过押送兵马者也。”
“驸马王宁对陛下忠心,且无野心,不会和江帅产生兵权纠纷,实乃最合适的人选。”
说着,他嘿嘿一笑:“最重要的是,他和晋国公的私交甚笃。”
此言一出,朱棣顿时心如明镜。
现如今北朝战事,虽然徐辉祖是大将军,但其背后站着的,实际掌控战局的人,却是苏谨。
在《道账》一案中,王宁和苏谨的学生配合默契,才掀开了江南那一场贪墨大案。
如今北朝战场上,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而是一个‘听话’的人。
而王宁,就是那个最佳人选。
忠诚、没有野心、与指挥配合默契,最重要的是,他听苏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