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披荆斩棘 (第2/2页)
明德轻轻地将沈清歌拥入怀中,让她靠在自己的肩膀上。
他知道,沈清歌需要的不仅是言语上的安慰,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依靠。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明德和沈清歌在书房中相互依偎,共同面对内心的挣扎。
他们相信,只要彼此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而沈清歌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明德的深情,这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经过多轮深入的沟通与磋商,沈清歌终于与康王、宋子墨共同拟定了一份全新而周全的改制策书。
为有效遏制中州城日益盛行的弃农经商之风,在沈清歌的建议下,户部牵头创设“农事振兴银库”。
对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给予补贴和低息贷款支持,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
组织农业技艺传授活动,引进先进的耕种方法与精良的田间管理经验,全面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出\/
展现农业的广阔前景,激发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热情,有效减少弃农从商的情况。
而对于农户担心的田赋税增加,则实行差别化田赋税政策,根据农户的土地面积、产量和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税收档次。
很快,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让康王的改制之路突飞猛进。
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在中州府的试行和成效,引发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推动南方区域土地改制迈向胜利。
面对宋子墨在北方推进土地改制时所遭遇的重重阻碍。
鉴于北方人豪爽且善战的性格特点,单纯的理性劝说已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更为果敢有力的措施来打破僵局。
凭借北原城百姓对沈清歌的深厚信赖,宋子墨虽在北原城艰难地完成了土地改制。
但在后续的白帝城、龙渊城、朔风府、燕云郡等地,却遭遇了地方土豪的激烈反抗。
这些土豪不仅雇佣了大量的打手作为后盾,地方官府更是置若罔闻,袖手旁观,使得宋子墨的改革之路布满了荆棘。
在此紧要关头,沈清歌与明德深入商议后,毅然决定请求父亲沈渊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携手萧云飞新举荐的五军营左副将霍志和,率领两千京军,火速驰援白帝城。
沈渊先行一步,仅率少量随从抵达白帝城。
初来乍到,他便以配合不力为由,果断罢免了白帝城知府的官职。
但他的身份并未震慑住当地乡绅土豪,他们反而蠢蠢欲动,企图以武力对抗。
其中一人胆大包天,竟带着一百多自己雇佣的武林人士,气势汹汹地冲向白帝城府衙。
其他一些乡绅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跟随其后,一时间府衙前剑拔弩张,形势危急。
白帝城同知恭敬地汇报道:
“大人,此人正是刚刚被贬的姜知府的妻弟涂敬之,因排行第五,又没什么文化,故人称涂五。”
沈渊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轻蔑之色。
“今日,便拿他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