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求娶 (第2/2页)
奈何家里底子薄,姜姜锋又是是个武官。人们有诸多犹豫。幸亏上次。反叛军姜峰也立了功,在军中混了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也算是一个加分项。
竟也有几个六七品的官员。为自家女儿说亲的。
再说姜莲今年也16岁了,也是到了议亲的年岁了。再拖一年就大了,更难找到好的人家了,再加上姜莲那个性子,姜二伯母也发愁的紧,打算在临安府找一个富户,把她给嫁了。
年前临安府一个家底殷实的员外。向姜二伯母提过亲,姜二伯母还在犹豫中。
姜二伯母想在姜芜的及笄礼上,看看有没有合适姜莲的,如果有就把亲定了。可是等到的却都是向姜芜提亲的。轮到自家女儿提亲的寥寥无几,也都是一些歪瓜裂枣。还不如嫁到临安府,能有个照应。
姜二伯母也不想家里的事了,大不了回去和那个员外家的小儿子定亲,他也了解员外家的家境,在临安府也是数一数二的富户。小伙子长的也不错。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应该知足了,如果没有姜芜,恐怕只能嫁到村里了。
现在愁的是姜锋的亲事。不知道该定哪一家。还得先打问打问清楚。
她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这事还得拜托姜芜。自上次姜芜去信说的姜莲的事,姜二伯母面对姜芜的时候。就有点怯场了。心里暗骂姜莲不懂事。放着这么条金大腿不仅抱着,还巴巴的得罪,真不知道脑子像了谁。
再看看人家姜瑶,同样是堂姐妹。姜瑶出嫁,姜芜给的诸多聘礼。又平时对姜瑶也是诸多照顾。
姜二伯母叹息着,恨铁不成钢,怎么生了这么个蠢货女儿?幸亏姜锋还得姜芜的青睐,没给他惹祸。现在在军营里也当了个小队长。这算是对姜二伯母的一点慰藉了。
要不然姜峰像姜莲一样,姜二伯母非得气死不可。现在姜二伯母也懒得说姜莲了,说过几次也不顶用。趁早把她嫁了省事。有姜芜这个靠山在,嫁去婆家估计也不会太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