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炼器成道 (第1/2页)
爱看中文 www.ikanzw.cc,最快更新江汉朝宗!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与〈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并不在一个层次!
前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锻炼的巅峰!后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锻炼的极限,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黄宗的心中震惊得无与复比,这是一次难得的机缘,他强自压抑着心中的震惊,就轻呼吸也变得轻柔,深怕打扰了老匠师的操作!他连眼睛也不肯眨一下,深怕错过一点细微的变化。
一枚道纹在惟一神树之上浮现,迅速生成!
老匠师锻制好项圈之后,看到黄宗一副若有所思、似有所得的样子,当即让出位置,示意黄宗过来。
黄宗正是手痒难耐的时候,也不与他客气,学着老匠师的站姿样子,开始捶打银料!他就这样敲敲打打了一个时辰,并不急着成型。
而老匠师也是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静静的看了一个时辰,也不催促、更不出声指点他。
这是黄宗第一次炼器,他仔细的体会着捶打时,各种力道的轻重急缓对银料造成的冲击与变化!虽然有〈雷斧鬼工炼器诀〉的对照,但黄宗始终觉得自己的捶法有瑕疵,达不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但他仍然是不急不燥的捶打着,努力思索着是哪里的不足!正在思索之际,他不由想起了张仙手书的〈华夏世界〉中记载有一篇号称中华一绝的锻制秘诀--〈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南京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华一绝”之称。南京金箔工艺始于东晋,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经营金箔的记载。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南京金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远销世界各国。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保持那传统的冶炼、打捶等多种技艺,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子,是中国特种传统工艺。南京金箔色泽纯净,厚薄均匀,经久不变。其锻制技艺完整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金箔生产传统技艺。金箔打捶亦是有讲究的,打开工序须两名工匠对坐,上手掌小锤,执掌翻纸、等技术要领!要求“叠得起,推得着,吃得开,喂得进。”下手抡大锤,重八斤,要求“举锤擦耳,落锤擦胸,上下一线,锤正鼻梁开子的技术标准要打得均匀,呈蟹壳状。”经捶打出来的南京金箔具有色泽纯净、厚薄均匀,薄如蝉翼,软似绸缎的特点,南京金箔永不变色,收藏数百年依然灿烂夺目。
万法归宗,当黄宗尝试着将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手法融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捶炼之中时,静立一旁的老银匠倏然一喜,苍老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容。
黄宗此刻已经舍身忘我,除了炼制技艺,他什么也不知道,脑中全是捶打、捶打、再捶打!
在经过持续不断的捶打中,他不知不觉的将自己对道与理的领悟、理解尽数捶入银料中,银料在不断的变化着形状的过程中不断变纯变薄!一股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韵意在银料上忽隐忽现。
“道韵!”
“道韵!”
“是谁锻制出了道韵?”
阵阵惊呼声连续响起,此起彼落络绎不绝!
老银匠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最终阴沉着脸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而在他赶人的过程中,竟无一人敢提出异议,更无一人敢发出声响,似是怕极了老匠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