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记忆里的振兴河 (第2/2页)
这时候,王传文也从向阳自行车厂回来。
老爷子现在可得意着呢,他可是自行车厂的股东之一,每天闲着没事就会去那里待着,因为明面上“老头乐”的图纸是他提供的,那里的所有人都很敬重他。
现在厂子里的效益极好,即使绝大部分的生产线都挪到了机车厂的车间,但对外销售处和一部分组装业务还是在那个小厂里。
“二兴,看看爷爷给你买了啥!”王传文神神秘秘地打开了他的随身包,里面露出来几个大猪蹄子。
之前他还藏着掖着,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他也会买上大兴的一份,这种行为也变得半公开了。
现在他不仅在自行车厂拿着每个月十八块钱的“专家指导费”,每隔半年还能分一次红。
若按照现在的销售额,他第一笔到手的股份分红可能会有上千块。
一千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了,上一世都快小学毕业了,那都是85或86年了,班里的同学还在称呼家里有生意的左向辉万元户,可见一千块钱在随后的几年都还是一笔大数目。
“万元户”这一概念起源于70年代末,指的是家庭年收入超过10000元人民币的家庭。
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万元户被视为非常富裕的家庭,因为那时的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远低于后来。
这是由于随着华国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渐活跃起来,一些家庭的收入开始显著增加,远不是之前吃死工资的年月了。
但东三省的商业发展,是远远落后于最南边的沿海城市的,直到进入了两千年之后,“万元户”才算是完全消失。
随后,才是“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调侃的出现。
王传文不仅给了二兴,连吕奉翊都有。
不过吕奉翊可不像二兴那样接过来就啃,而是奉献出来,等晚饭的时候一起吃。
。
如今的他在两个宿舍周边也很有名,因为他坚持每天去二宿舍外面一河之隔的小树林里练武。
那条河是春城护城河的一条支流,却有个很土的名字叫做振兴河。
但这条河在春城西边很出名,因为几十年前这条河的周边某一个村子里,出了一位抗战历史英雄。
杨家的大兴二兴就是根据这条河取的小名,可见在春城当地人的眼里,这条河的分量之重。
它就在第二小学和隔壁第二中学的院墙外,河对岸是党家镇的一大片植树区,里面有大片的育苗树。
附近的孩子若往远处跑去玩,就会去那里,所以坚持每天在那里练武的吕奉翊,或许大人们知道的不多,但在孩子们的眼里绝对是个大名人。
因为那里不仅有大量的植被,还有林中野生的各种小动物。
主要用来灌溉的渠水沟,在夏天的时候还能洗澡冲凉,当然是要避开人家护林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