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方家的孩子是废物 (第2/2页)
“妈,您这一连串问题让我咋回答?”
杨慧芳伸手轻拍了方同一下,假装生气地打了一下。
“咋回答?当然是老实仔细的回答。”
“好好好!我的亲妈。
是我的同学,叫卫小鱼,也是大学毕业,现在在鹭岛海关工作。”
一听在鹭岛工作,杨慧芳心凉了半截。
儿子的对象在外地工作,对儿子和对象的将来不怎么看好。
虽然现在已经改开了,但人们的思想还保留在过去。
一个工作绑死人,一旦工作落地,基本上一辈子就扎根了。
只有极少数人会因为需要,调动工作,而且调动工作还大部分是偏这艰苦地区。
“爸妈?你们怎么了?
“儿子,你找什么样的对象?我和你妈呢是没什么意见的。
只要是你喜欢的,身体健康,家世清白,我和你妈就全力给你操办。
咱家就你一个,爸妈这些年也存了点钱,结婚了都给你。
就是,就是你现在的对象在鹭岛工作,你想过没有?结婚后咋办?两地分居不是啥好事儿啊!”
老爸看了看老妈,对方同语重心长的说着,毕竟儿子刚找了对象,直接泼冷水不合适。
儿子第一次和家里说找对象的事儿,现在一定要支持,慢慢和儿子说,两地分居肯定是不行的。
“爸妈!你们不要担心了,你们说的情况我考虑过。
小鱼那边我也有自己的考量,你们不要担心,我会解决的。”
方同之前没考虑过父母的担忧,对于他来说,就算对象在月球,也不算是距离。
今天听了父母的话后决定,还是要和父母说说时代的改变,也提前给父母吹吹风。
让他们对当前时代即将迎来的巨大转变,有个心理准备。
“儿子!妈和你爸就是担心你们现在好,将来有了孩子,你们俩不在一起,那日子就难过了。
那个,孩子妈可以给你看着,可孩子小,跟你要妈妈你们咋办。”
嘿嘿!老妈的思维就是与众不同,已经开始考虑怎么带孙子孙女了。
连小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考虑上了,这心操的,不愧是妈妈。
已经开始着急当奶奶了,直接就歪楼了。
“慧芳!咱们先说小同和人家姑娘能不能在一起的事儿,而且人家姑娘在外地工作时间一长,还不一定能接受咱儿子呢!”
“胡说八道!我儿子这么优秀,人姑娘怎么会不愿意,你就是瞎说,也不知道盼我儿子好。
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我怎么是这个意思?你别无理取闹!”
“我怎么无理取闹?我怎么无理取闹?”
两个人马上就要吵起来了,以前老两口可没怎么吵过嘴。
今天因为方同找对象的事儿居然就要吵起来了。
方同一看,这不行!急忙劝住两人。
“嗳,爸妈!您二老别吵,别吵!不至于,不至于。
这个事儿吧,我给分析一下啊!
其实吧,你们不必担心。
现在国家不是改革了嘛,而且南老去年,不是也确定了要深化改革,政策三十年不变。
既然要改革,要开放,那么经济就要活起来,经济怎么活?经济活的前提,就是人要先活起来。
就是人口要流动起来,到更需人力的地方去工作劳动。
要解放思想,最先要解放的就是管理者的思想。
真正管理最多老百姓的是谁?当然是村里和街道社区。
怎么解放这些最基层管理者的思想呢?
嗯!就是不再像以前一样,村长或街道把人控制在一个地方。
让富裕劳动力的农村的农民锁死在土地上,现在要放开这个管理人口的办法,把富裕的劳动力放出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劳动力一流动,整个社会就也要流动起来。
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地方去工作,这样就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打个比方,除县那边的小岗村,这个你们熟。
他们现在种地的人种地,养鸡养猪的人养鸡养猪。
剩下的人再去干点别的活。
就是把农村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多余的的劳动力去干别的,到城市里去做工,做服务。
什么?哦,就是像保姆呀保洁呀什么的,保洁就是打扫卫生的。
城市里也一样,街道上工厂里提高工作效率,富裕出来的劳动力去干别的,创造更多的产业出来,增加更多的劳动岗位。
那个鹏城做为特区,找来了港资,外资在那里投资建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人在那边工厂里上班。
这样一来,劳动力市场解放了,就会建立更多的生产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多了。
多出来的产品多了,就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流通的环节。
产品要想快速流通?交道工具就要增加了,那么是不是要修路,改善交通环境?
总之是为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我们以后想去哪里就十分方便了,距离就不再是制约了。”
方同说了七八分钟,突然被一股焦糊味打断了。
“哎哟!这菜糊了!我这脑子。”
老妈杨慧芳冲进厨房,把火关了。
“菜不能吃了,可惜了。我再炒一个。”
今天的午饭,吃的老爹老娘有点心事重重。
儿子说的话,没咋听太懂,但听起来还是挺带劲。
就是儿媳妇儿的事儿,让老两口还是很纠结,不在一起不是个事儿。
方同简单的透露了一点,未来改革的前兆。
给父母潜移默化一下,然后再说可以下海再就业什么的,让父母放心,自己和小鱼之间有很多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