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中文www.ikanzw.cc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中文 > 大明外传之携现代智统乱世天 > 第50章 兵工体系焕新,迎战清军风暴

第50章 兵工体系焕新,迎战清军风暴 (第2/2页)

这一幕非但没有吓倒英勇的百姓,反而如同一把烈火,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怒火。城中的青壮年们,看着熟悉的同胞倒在血泊之中,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愤。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有的抄起家中的锄头,有的握紧了粗糙的棍棒,义无反顾地冲向清军。尽管他们手中的武器简陋不堪,面对清军的长刀和火铳毫无优势可言,但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祖宗的传承,他们毫不退缩,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一时间,小城内喊杀声震天,百姓们与清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代善为扩充兵力,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清军一路南下,所经之处,只要见到身强力壮的男子,便强行抓捕。许多无辜百姓正在家中与亲人团聚,或是在田间辛勤劳作,却被如狼似虎的清军士兵从温暖的家中拖出,或是从田间地头拽走。他们哭喊着、挣扎着,却无法挣脱清军的魔掌,只能被迫加入清军队伍。除了这些可怜的壮丁,代善还积极纠集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清军势力。他派出多路信使,快马加鞭地奔赴各地,传达集结的命令。各地清军将领接到命令后,纷纷整顿兵马,带着各自的部队向着指定地点集结。

如今,代善亲率的一万正红旗满洲八旗,依旧是清军的精锐核心。这支部队传承自努尔哈赤时期,历经无数战火的洗礼,骑射技艺炉火纯青,纪律严明至极。旗下设有五个甲喇,每个甲喇下辖五个牛录。即便在过往的战斗中经历过减员,但凭借着深厚的底蕴和顽强的战斗力,他们依然是清军的中流砥柱。战场上,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那铠甲由精铁打造,一片片紧密相连,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能够有效抵御敌人的箭矢和刀砍。他们手持锋利的长刀,刀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胯下骑着高头大马,这些战马皆是精心挑选和训练的良驹,体型高大健壮,奔跑起来如疾风骤雨,速度极快且耐力十足。他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风凛凛,令敌人闻风丧胆。

尚可喜与耿仲明所率的汉军八旗,各拥两万余人。汉军八旗在火炮等火器的运用上经验丰富,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发展,已然成为清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编制仿照满洲八旗,旗下设有甲喇与牛录。在此次南征中,他们承担着攻坚与侧翼掩护的重任。战场上,他们熟练地操作着火炮,动作娴熟而迅速。从搬运炮弹、装填火药,到瞄准发射,每一个环节都配合默契。他们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精准地调整火炮的角度和射程,随时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孔有德所部,原本便是清军的精锐之师。在一路的烧杀抢掠过程中,他们不断吸纳各地的散兵游勇,兵力迅速扩充至两万有余。这支部队行军速度极快,如同一条敏捷的毒蛇,所到之处鸡犬不宁。而最为令人胆寒的乌真超哈重炮部队,虽仅有三千余人,却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红衣大炮等重型火器。每一门红衣大炮都体型巨大,炮身由精铜铸造,表面刻有繁复的花纹,彰显着其不凡的工艺。这些火炮威力惊人,发射的炮弹能够轻松穿透厚实的城墙,在敌军阵营中炸开,掀起一片血雨腥风,足以在战场上掀起惊涛骇浪,改变战局走向。

经过紧锣密鼓的整合,代善麾下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一条张牙舞爪的黑色巨龙,沿着漫长的战线,浩浩荡荡地向南方进军。行军途中,代善精心调整部队建制与部署。正红旗满洲八旗位居中军,由他亲自坐镇指挥。代善深知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们将成为稳定军心、掌控全局的关键力量。尚可喜与耿仲明的汉军八旗分置于左右两翼,充分发挥他们在火器使用上的优势,以便在战斗中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与侧翼包抄。孔有德的先锋部队在前方开道,他们凭借着快速的行军速度和敏锐的侦察能力,负责侦察敌情、清扫障碍,为后续大军的推进扫除一切阻碍。乌真超哈重炮部队则安置在中军后方,由重兵严密护卫。代善明白,这些重炮是他手中的王牌,必须确保其在战斗中能够安全且有效地发挥强大的火力优势。

南方的民义军与南明政权,起初对清军此次大规模南征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然而,随着清军的步步紧逼,隐隐约约的战火气息逐渐弥漫开来。先是有逃难的百姓带来清军烧杀抢掠的消息,紧接着,远方的天际时常被战火映红,滚滚浓烟升腾而起。南方大地陷入了一片紧张恐慌之中,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低声议论着清军即将来袭的消息,恐惧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

在民义军总部,当将领们得知清军的动向时,整个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巨大的军事地图摊开在案几上,将领们围坐在一起,面色严峻,眉头紧锁,目光紧紧地盯着地图上清军的行军路线。

“此次清军来势汹汹,兵力远超我们的想象,而且还携带着威力巨大的重炮部队,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可有丝毫懈怠。”一位年长的将领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另一位年轻将领却“噌”地站起身,双手握拳,眼神坚定,激昂地回应:“怕什么!我们民义军从艰难困苦中一路走来,历经无数次恶战,何曾惧怕过敌人!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百姓的支持,只要我们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定能将这些清军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们有来无回!”

然而,摆在眼前的残酷现实却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民义军虽已初步完成去冷兵器化,但在总体兵力数量上,与清军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且清军此次进攻迅猛,如同狂风暴雨般势不可挡。如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与反击,成为了摆在众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远在云南的南明政权,内部却依旧混乱不堪。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斗争不断。他们不顾国家的危亡,整日沉浸在权力的争斗之中。面对清军的大兵压境,他们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应对策略。军队也缺乏系统的训练与有力的指挥,士兵们纪律松散,装备陈旧,战斗力低下。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南方的局势危如累卵,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已然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