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老子说了,要淡定 (第1/2页)
爱看中文 www.ikanzw.cc,最快更新万物阴阳大道论!
道德经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解析
反对穷兵黩武:老子主张以道辅佐君主,而非依靠武力逞强天下,因为战争会带来严重后果,如破坏生产、导致灾荒等,这体现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谨慎态度.
胜利后应低调:老子强调胜利后要不自矜、不自伐、不骄傲,认识到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逞强,应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低调对待胜利.
遵循自然之道:“物壮则老”说明事物发展到强盛后会走向衰落,过度使用武力逞强违背自然之道,必然会过早衰败,这启示人们要把握适度原则,避免过度追求强大和胜利.
解释的合情又合理,不过我不敢苟同。
下边是我的解释,当然,也可能是误解,你们就当,用盐炒了瓜子喂猴,咸着没事就图个哈哈乐。
第一句,(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此中深意,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穿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为人做事的方向。
有句流传已久的俗语说得精妙:“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自高。”今日不妨将其倒过来思考,究竟什么为鸾凤?什么是贤良?不用过多解释,他们是大家向往的,敬佩的人。这样的杰出人物,必定心怀仁爱与智慧,怎会轻易利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呢?他们深知,武力虽能逞一时之快,却往往会种下仇恨与灾祸的种子,最终只会带来无尽的报复与循环,正所谓,三思而后行。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纷争与矛盾。当冲突的火苗燃起,我们应当时刻铭记老子的教诲。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解决的事情,切不可莽撞地选择动用武力。因为一旦刀兵相见,无论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都将承受‘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生灵涂炭、家园破碎、亲人离散打输了住院,打赢了坐牢,打轻了吃亏,打重了判刑…所以,在行事之前,我们务必要冷静下来,审慎地思考每一个决策,权衡利弊得失,以理性和智慧驱散冲动与鲁莽的阴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避开那些不必要的荆棘与陷阱。
第二句,(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短短数语,却道尽了战争的残酷与沧桑,宛如一幅沉重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往大了说,战争所到之地,宛如人间炼狱。昔日繁华的城镇瞬间沦为废墟,肥沃的田野荒芜废弃,荆棘肆意丛生,一片死寂与悲凉。战场上,生命如蝼蚁般脆弱,马革裹尸、尸横遍野成为常态。而当硝烟渐渐散去,战争的创伤却远未愈合。生产停滞,经济崩溃,百姓流离失所,饥饿与疾病如影随形。紧接着的岁月里,灾荒肆虐,“凶年”如期而至,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疯狂行为的无情惩罚。
往小了说,道理亦是如此。一次冲动之下的打架斗殴,看似只是一时的意气之争,然而其后果却不堪设想。无论是谁在这场争斗中受伤甚至失去生命,都将给两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亲人们悲痛欲绝,生活陷入无尽的黑暗与绝望。而且,这种冲动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不止于此,就像冥冥之中的一种诅咒,在之后的半年乃至一年内,似乎都不会有什么好运。
别说人了。甚至在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别说人了,就是大自然,也是这个规矩,一年天荒,一年旱。三年疫情,三年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