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中文www.ikanzw.cc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中文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七十五章 老百姓可以护你周全,但也能把你推翻

七十五章 老百姓可以护你周全,但也能把你推翻 (第1/2页)

爱看中文 www.ikanzw.cc,最快更新万物阴阳大道论!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常见版本主要有通行本和帛书本。具体如下:

通行本: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帛书本: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也。夫代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之处及后人为什么要修改?

对于《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按通行版本还是帛书版本理解,没有绝对的标准,各有其价值和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通行本角度

传播与接受广泛:通行本经过长期的传承和整理,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如王弼注本等,很多学者的解读和研究都是基于通行本,形成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解读体系,便于与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相衔接。

表达简洁明了:通行本语句相对简洁,更偏重于讲道理,经过了一定的提炼和优化,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门槛相对较低,更易于把握其核心思想。

帛书本角度

更接近原始思想:帛书本出土于马王堆汉墓,年代较早,更接近老子的原始思想,其表达更加直接,保留了更多的原始语境和可能更符合老子本意的内容,能为我们提供更贴近原着的解读线索。

逻辑更为完整:如帛书本中有“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这句话,使整个章节的逻辑更具层次感和完整性,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老子在不同假设条件下的观点递进。

原因如下:

语句表述:帛书本开篇是“若民恒且不畏死”,通行本为“民不畏死”,帛书本多了“若”和“恒且”,使表述更具假设和强调持续性的意味。通行本“若使民常畏死”,帛书本是“若民恒且畏死”,“常”与“恒且”在语义侧重上有细微差别,“恒且”更强调一直、持续的状态。

句子结构:帛书本有“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通行本无此句,使帛书本逻辑更完整,多了一层假设递进关系和决心。

字词使用:通行本用“斫”,帛书本用“斲”,二者是异体字,意思相同。

那为什么后人修改呢?

政治因素:统治者或为了让《道德经》的思想更符合自身统治需求,比如削弱老子对苛政的批判色彩,使民众更易于接受被统治,而对文本进行修改。如在“民不畏死”的表述上,去掉“若”和“恒且”,让“民不畏死”更像一种既定事实,似乎民众天生就是反抗的,而不是在特定的压迫下才“不畏死”,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对统治者的批判。

文化传承:在传抄、整理过程中,不同时代的学者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的文化语境对文本进行了调整。也可能因避讳等文化习惯而修改字词。

误传误解:古代书籍靠人工传抄,难免出现笔误、漏抄、错抄等情况,导致部分内容在流传中发生变化。后人在解读时可能也会因理解不同而进行自以为是的修改。

以下是对一些字词注解:

为奇:做邪恶、诡异之事。

司杀者:行刑者,可理解为天道或司法官员。

“斲”的读音是zhuo。:砍削木头。

这一章的含义为:百姓既然不怕死,那就别用死来恐吓他们。若百姓真的怕死,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抓来杀掉,谁还敢做坏事。但生杀大权应属于自然或天道等“司杀者”,代替“司杀者”去杀人,就像代替高明木匠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而应遵循自然法则,让事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

其隐喻有:

对统治者的警示:以“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隐喻统治者若滥用权力、随意杀人,违背自然和民意,最终会自食恶果,导致自身统治的不稳定甚至灭亡。

对自然法则的强调:“司杀者杀”隐喻生死等自然规律不可随意被人为干预,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运行法则,人类应尊重和顺应,而不是妄图以个人意志去改变和操控。

对社会治理的启示:隐喻治理社会要以“无为”为原则,不能靠严刑峻法来压制百姓,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真正和谐稳定。若统治者以暴力和恐吓手段治理国家,只会引发更多的反抗和社会动荡。

那咱们也按最接近老子的原稿的帛书版本理解吧。

还有一种解释:

第一句: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么一句话:“*~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乍一听浪漫至极,可细细琢磨,它不过是商家偷换概念、扭曲真正爱情思想的营销话术。

钻石,本质只是一种矿物质,被赋予了“永恒爱情”的虚假关联。它将爱情与一颗石头的购买强行挂钩,仿佛没有钻石,爱情就难以长久。在这句广告词的影响下,许多情侣深陷其中。男生为了所谓的“爱情承诺”,咬牙掏出不菲积蓄购买钻石,哪怕经济压力巨大;女生则因没有收到钻石而怀疑爱情的真挚,好像爱情的价值能用钻石的克拉数衡量。

这句广告词绑架了无数人的爱情价值观,让爱情变得物质化。真正的爱情,应是相互理解、扶持与陪伴,岂是一颗钻石就能定义?它不该成为情侣间的负担,不应让‘怨种情侣’们为之买单。

把良心夹在了胳肢窝,害人不浅啊?

圆规正转,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如果最底层的老百姓下定了决心不畏惧死亡,就算你用各种办法恐吓他也没有用。

就好比过去的卧底间谍!

历史上有许多不惧生死、极具恒心的卧底间谍,咱们先说几个,

张继庚:太平天国时期,他本是大清官宦子弟、举人。南京被太平军攻破后,他改名叶知发混入太平军军营做卧底。期间,他向清军透露诸多重要情报,还策划过刺杀东王杨秀清、鼓动士兵哗变、发动朝阳门军事政变等行动,最后被捕遭五马分尸,死时面不改色,留下绝命诗。

张继庚就义前留下多首绝命诗,部分内容如下:

其一:

“生无媚骨死留芳,

此日从容返帝乡。

铁槛沉沉锁秋色,

残灯闪闪照愁肠。

谁知碧血千年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