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中文www.ikanzw.cc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中文 > 农家喜宝 > 第127章 昭阳

第127章 昭阳 (第2/2页)

招娣花了很久时间才接受自己变成公主的事实。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过黄粱一梦,招娣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在做梦,但却是那样的真实。

昭阳公主是大朝国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她出生时天降祥瑞,皇帝龙颜大悦,从小捧在手心里,锦衣玉食、万般宠爱。她有兄长护着,有臣子敬着,有丫鬟仆役成群伺候着。

这些却让招娣——或者说现在的昭阳——格外不适应。

宫里一切都是现成的,她不用生火做饭,不用割草喂猪,甚至连穿衣束发都有专人伺候。她每天要做的,只是睁开眼睛,任由人伺候着洗漱、穿衣,再按时出现在皇帝面前撒个娇。

这样的生活,对从小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咬牙挣扎的她来说,简直太过轻松了,轻松到让人恍惚。

她过得很幸福,若不是她来的时候已经七岁了,那些发生过的苦与痛就好像是一场梦。

有时候昭阳会在夜晚坐在雕花玉窗前,看着天上的月亮出神,想起过去的种种。

她常常想起寒冷的山间,会想家里的妹妹怎么样了,还有她最放心不下的师父,自己不在了师父一定会很伤心。

要是能托梦就好了。

有时候,她还会想起那个车祸的雨天。如果没有到这里来,她会怎么样?是继续挣扎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还是早已消失在那场意外中?这些问题反复在她脑海中徘徊,无法得到答案。

父皇对她很好,经常叫她一起用饭。她第一次吃帝王御厨做的糕点时,心里却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糕点精致得像艺术品,用无数好东西堆砌,但吃进嘴里却淡而无味,口口都是奢华,却没有一丝她曾经拼尽全力烘焙出的那种简单香甜。

帝王因为朝廷事废寝忘食,用饭不香,昭阳就想为疼爱自己的父皇做些什么。

某日,昭阳公主让所有人退下,自己在厨房里和面、揉面,她想做蛋糕胚子。

原本是想做奶油蛋糕的,但是酥油已经被御膳房用来拣了滴酥鲍螺。

旁边的丫鬟们看得大气都不敢出,怕公主烫到又怕公主磕着碰着,谁见过娇贵的公主殿下亲自动手做这些?

小昭阳从天亮做到天黑,快用晚膳的时候,终于烤了一盘简单的蛋糕胚,柔软香甜,还冒着热乎乎的气。

她记得那天父皇把她举的好高好高。

............

回想起往事的昭阳依着窗叹了口气,父皇确实宠爱她,在宫里呆的久了,每天也没什么事做,昭阳不可避免的就想起以前跟师父经营点心铺子的日子。

那时候的大朝国皇子公主还可以经商,于是她就开了一家点心铺子,没想到铺子越做越大,遍布全国。

后来大朝国颁布了律令,朝廷官员不可经商,皇室之人更要以身作则。

大家都把产业转到了地下。

但是父皇却没有叫她转,只说昭阳啊,以后不能开分店了,剩下的照旧就可以。

今年她十九岁了,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室,十九岁的年纪是有些晚了。

昭阳年幼丧母,如今的皇后是自己的姨母,对自己不可谓不尽心。

父皇跟姨母说今年就给她找个好的,把她给嫁出去。

两世为人,昭阳对婚姻都没什么好印象,古代男子的三妻四妾她也无法忍受。

尽管她是公主,驸马不可纳妾,她对男女之情也并不热衷。看父皇宫里的美人们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实在没有意思。

................手动分割线...............

却道那日进士放榜,还没等赵家的小厮从贡院处回来,就忽听到门房急匆匆跑进来,神色激动:“夫人、小姐!报喜官来了!喜事临门啦!”

“来了?!”喜宝蹭地一下站起身,连茶盏都顾不上放稳,飞快跑到院中。

赵家夫妇也连忙起身,紧随其后。

“三哥!三哥!快出来了!”

“三弟快收拾好!”赵二郎面带喜气,跟喜宝冲进房间,一个往桌前跑去,一个去翻赵三郎的衣柜,喜宝把好看的衣裳往赵二郎那边丢,赵二郎往他三弟身上套。

“做什么...做什么啊!”赵三郎被眼前这两人闹得不知所措,他刚小睡了一会儿,正坐在桌前静心养气,这两人就冲了进来。

“还要首饰吗二哥?”喜宝扭头问。

“来上几件撑场面的。”

“好嘞!”喜宝麻溜的去翻他三哥的首饰盒,挑了几件紫玉玻璃的,这还是她给置办的呢,拿来撑场面再好不过了。

赵三郎被两人拖出来,迷茫的站在院子中间,他没戴眼镜,看东西都是模糊一片,只见前面一片热闹的红色。

“中了?”他问道。

“中了!!”

赵三郎被摁着跪下,全家人都跪在院子里等着报喜官宣报。

大门外的锣鼓声愈发清晰,报喜官身穿大红官袍,手持喜板,敲得震天响,见这家人已经跪的整整齐齐,心道给咱家省事儿了。

随即正了正衣冠,手执喜报,朗声说道:

“今奉圣旨,新科进士广陵赵家三子赵寿,蟾宫折桂,高中进士二甲第六,光耀门楣,不日进京殿试,特来宣报!”

说罢,将一红木匣子呈上,匣内放着考中进士的文书,上面盖着鲜红的印,外加一缕红绸。

赵三郎迷迷瞪瞪的接了过来。

报喜官又高声道:“今日喜报送至,贺此门庭生辉!后必官运亨通,平步青云!请速叩谢圣恩。”

闻听此言,兰娘赵青山激动万分,连忙跪拜叩谢,口中连道:“拜谢圣恩,犬子不才,得蒙皇恩浩荡,实乃祖宗庇佑。”

这边的动静很大,不少同街的人家都派了家丁前来打听。

“二甲第六,这前途可是了不得的!”有人低声感慨。

“今年二甲里面前十二可是要被召进京里参加殿试的,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另一个人兴奋地接话。

说到这里,各府家丁面面相觑,随即拔腿就跑,赶忙回去禀报主人。

这要是真的能中状元探花的,那他们倒是可以抢先多一条人脉。

赵三郎站在人群中,手里还捧着那红木匣子,脸上的神情还有些恍惚。

“三少爷,您的西洋镜。”小厮殷切的捧过放在盒子里的眼镜。

赵三郎接过来戴上,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能看清了,他低头看着匣子里的文书,看着看着便模糊了双眼。

“三哥。”喜宝叫了声,她也有点想哭,她替她三哥高兴,苦读这么多年,身体眼睛都要熬坏了,她三哥终于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