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边患扰攘,朝堂纷议 (第2/2页)
“臣认为,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四国,与他们进行谈判。”文官缓缓说道,“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法。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经济上的好处,比如开放边境贸易,让他们从中获利,从而换取边境的和平。”
“哼,那些外族贪婪成性,岂会满足于一些经济利益?”将领不屑地说道,“他们的目的是掠夺我们的土地和财富,谈判恐怕只是浪费时间。”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源特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脸色凝重。他深知,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必须慎重考虑。
“诸位爱卿,暂且停一停。”源特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边患问题关乎国家存亡,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无论是加强防御、主动出击还是外交谈判,都有其利弊。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源特,等待着他的指示。
“这样吧,我们兵分三路。”源特沉思片刻后说道,“第一路,由兵部负责,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增派精锐部队,修缮和扩建堡垒,增设烽火台,确保边境的安全。第二路,由礼部挑选合适的使者,前往四国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我们要坚守底线,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但也不能示弱。第三路,由户部和工部共同负责,做好战争的物资储备。若谈判破裂,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战争。”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源特的决策既考虑了眼前的防御需求,又兼顾了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好了准备,可谓周全。
然而,要实施这些决策并非易事。加强边境防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派军队意味着需要招募更多的士兵,修建堡垒和烽火台需要耗费大量的建材和工匠。而外交谈判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使者们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四国是否愿意和平谈判,都是未知数。至于战争物资的储备,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圣源朝的各个部门开始忙碌起来。兵部忙着调兵遣将,选拔优秀的将领和士兵前往边境。工部则组织工匠们日夜赶工,修建和加固边境的防御工事。礼部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通外交礼仪、口才出众的使者,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然后派往四国。户部则四处筹集资金,采购战争所需的物资,如兵器、粮草、马匹等。
边境的百姓们也在期待着朝廷的举措能够带来和平与安宁。他们虽然饱受战乱之苦,但依然对圣源朝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在源特的领导下,圣源朝一定能够解决边患问题,让他们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然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国并没有因为圣源朝的行动而停止侵扰。他们依然在边境地区频繁活动,不断试探着圣源朝的底线。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圣源朝能否成功化解这场危机,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