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妈们改变的第一步 (第2/2页)
四合院里除了聋老太太,其他女人都在忙着赚钱,就连贾张氏也加入其中。
还别说,有着几十年纳鞋底子的功底,贾张氏干起来得心应手,效率一点都不慢,质量也很高。
“淮茹啊,还是田家有本事,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能比的。”
贾家,婆媳俩一个在床上,一个在桌子上,一人一副十字绣,一针一线的绣着。
图案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故事,这是田旭用于苏联市场的一个尝试。
秦淮茹认可的点点头。
“听说主意是田旭想出来的,包括这些图案也是他弄的。”
“唉!人家过的才叫日子。”
贾张氏心里明白的很,嫉恨田家她是不敢,羡慕是真羡慕。
“看看人家几个孩子养的,个顶个有出息,咱家棒梗将来能像田家兄弟那么有出息就成。”
“以棒梗的聪明劲儿,肯定差不了,一看就是当官的料。”
听着婆婆夸儿子,秦淮茹再次点头认同,她也觉着棒梗聪明,会有出息。
“棒梗跑哪去了?”
贾张氏抬眼没见着大孙子,张嘴问了一句。
“在院子里玩呢,一会不用喊就回来了,他惦着吃肉,跑不远。”
贾东旭虽然上了墙,贾家的日子却好过了许多。
儿子没了,贾张氏也不作了,秦淮茹和孩子吃上了定量,还有厂里给的抚恤金和补助,如今又有了十字绣,家里宽裕不少。
国内大灾已经露出苗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年的收成必然会受到影响,市面上暂时还算稳定。
一些有余力的有心人私下里开始偷偷囤积物资,不要小看战乱年代走过来的智慧,华夏人民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生存之道绝对傲视寰宇。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华夏作为唯一一个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就能清楚其中的含金量。
95号院虽然不能和机关大院比,在大杂院里绝对不差,院子里的生活条件在普通人之中算的上最出挑的那一波。
即便市面上的物资在减少,偶尔吃顿肉还是能做到的。
阎家今天的晚饭多了一盘白菜,棒子面粥也比以往厚了不少。
“老伴儿,日子不是这么个过法,有钱也得省着花,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
阎埠贵撮着牙花子,眼睛里流露出心疼,老伴儿显然没得到自己的真传,刚赚了几个钱就飘了。
杨瑞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跟阎埠贵过了半辈子,她也忍了半辈子。
以往是没办法,要靠他养家,只能顺着他,真当自己愿意过的抠抠搜搜啊。
看看家里的几个孩子,一个个瘦成了一道闪电,风大点都不敢出门。
孩子都是自己肚子里掉下来的肉,她哪里会不心疼,如今自己也有了收入,给孩子们多吃一口,没毛病。
“老阎你少说两句,赶紧吃饭吧。”
以往阎埠贵在她眼中的光环不知何时开始消失殆尽,或许是那一夜。
杨瑞华脑海里浮现出一道精壮的身影,吃过可口的野味,家里的老帮菜愈发没眼看。
阎解成几兄妹闷头吃饭,把老爹的话当成耳旁风,愿意说就随他说去,只要能让他们吃饱,说到天亮都没关系。
后院聋老太太又坐到窗前,望着田家跨院的方向,许久,她心里做出了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