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开会,开了一个寂寞 (第2/2页)
肖校长这番话,引起了在座的不少教授的共鸣。
是啊,这次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学术问题,一个商业问题。
可有的人,就是上纲上线,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一样。
苏教授点点头道:“经济学的价值,在于现实的参与度,学说的“经世致用”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实际问题。至于对不对,那就交给时间来检验,现在既然开始做了,那绝对不可以半途而废。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心虚呢。”
从最开始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到后面的改良农村合作社,到现在的菜篮子,其实和苏教授的理念,是完全相符的。
苏教授一直觉得,赵宏图才是最符合他心意的学术传承人。
他们两个,都是那种,问题意识始终推动着他们的学术思考。
可惜,赵宏图这小子,空有天赋,却对学术一点都不上心。
虽然很遗憾和可惜。
但,赵宏图现在做的,也是经世济用,实实在在的做点事,他是肯定和支持的。
说到底,宏速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问题,引起的轩然大波。
就是民营企业,哪些领域能做,哪些领域不能做的问题。
是那种经济体制下,更利于国家发展的问题。
但既然国家都放开允许农民可以卖菜了,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总不能说你小打小闹可以,做大就不行吧。
经济学家有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
胡校长就是这样的一类经济学家。
特别是,他出于名和利来探究这个话题的时候。
他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也有一张胡说八道的嘴。
他的学术水平也不是盖的。
动辄凯恩斯哈耶克的,各种猛词大词,各类引经据典。
可是,肖校长这么多年,也不是混过来的,
各种政策依据,经济数据,也是张口就来。
英国首相邱吉尔说:“两个经济学家讨论一个问题,通常得出两种结论;如果其中一人为著名经济学家,结论必有三个以上。”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各自一班小弟跟着一起,会议室热热闹闹,一片喧哗。
如果让学校的学生看到,才会发现,上帝在创造了天空和大地,男人和女人之前,那片混乱究竟是怎么来的。
李校长召开这个会议,本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结果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还带来了新问题了。
可他忘记了,经济学里头没有什么解决方案,只有权衡取舍结果
头疼。
都是赵宏图那不省心的学生引出来的。
如果李校长看过一个笑话,他就知道,不应该召集这么多经济学家来开会。
克林顿和叶利钦在首脑会谈的间歇闲聊。叶利钦对克林顿说:“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一个麻烦。我有一百个卫兵,但其中一个是叛徒而我却无法确认是谁。”听罢克林顿说:“这算不了什么。令我苦恼的是我有一百个经济学家,而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
等了半天,会议室没有安静下来,反而更加喧哗。
李校长不耐烦了,直接拍着桌子:“安静!!这件事既然是肖校长引出来的,就由肖校长全权处置,其他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配合。散会!”
说完,李校长瞪了胡校长和肖校长一眼,老子还没走呢,你们就这么想上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