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告知婚约 (第2/2页)
高秋娘目露慈爱看着观音婢,右手轻轻帮她整理着头发,微微笑着说,
“就是说,将来等你长大,要嫁给世民阿兄。”
观音婢扭脸仰望着高秋娘,似乎若有所悟,天真地问道,“是不是等我长大,要做世民阿兄的阿嫂?”
高秋娘呵呵笑道,
“到时候你和世民阿兄,就像我和你阿爷一样。”
“你们两个就成了一家人,你就是那位李家阿嫂。”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听观音婢这样说,也不禁笑出声来。
-----
高秋娘慢慢敛了笑容,意味深长地说,
“前几日,你阿爷嘱咐我,要将此事告诉你们。”
“目的是让你们知道,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你们三个。将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互相帮衬。共同承担起振兴两家的重任。”
李世民、长孙无忌两人齐声应诺,
“孩儿(世民)明白。”
------
高秋娘将目光转向李世民,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缓声道,
“你伯父刚回京时,问起你当前的武功进境,我将你的情况向他说了,他很是欣慰。”
“本来他要传你武艺和兵法、谋略,如今恐怕是心愿难了。”
“武艺方面,还有一套《槊谱》未传。最为遗憾的是,未能亲传你兵法、谋略。”
说到这里,高秋娘神情有些黯然。
李世民并不知道,长孙晟已经病危不治。
他连忙宽慰高秋娘,
“传授武艺和兵法、谋略,也不急于一时,待伯父病体痊愈再说也不迟。”
高秋娘眼睛微红,轻轻叹道,
“怕是没有机会了!”
“太医署盛医师昨日已说过,你伯父的大限,恐就在这几日。”
------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并不能真正理解,生离死别意味着什么。
受高秋娘的情绪所感染,李世民、观音婢和长孙无忌都默然无语。
高秋娘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给李世民解释,
“你伯父只所以没传你兵法、谋略,是因为你年龄尚小,缺乏人生阅历。”
“如果现在就修习,会有许多东西无法理解,效果可能事倍功半,反而会误了其它课业。”
“所幸要传授你的东西,你伯父皆留有书籍和感悟、心得。”
“等你年龄再大些,我可以和你们三人共同参习。”
------
李世民见长孙晟夫妇考虑得如此周全,心中万分感激。
他向高秋娘保证,
“伯父、伯母处处替世民着想。世民一定会加倍用功,定不会让伯父、伯母失望。”
高秋娘微笑颔首,对观音婢、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三人道,
“今天就告诉你们这些,现在就去看望你阿爷吧。”
说罢,高秋娘首先站起,待他们三人起身后,牵着观音婢的手,走向前厅后门。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并行跟在身后。
------
四人沿右边游廊来到上房。
院子里婢女、仆妇们,正在收拾西厢和东耳房。
众人虽然忙碌,但不嘈杂,都小心谨慎地忙着自己的活计,生怕弄出声响。
到了上房门前,高秋娘轻声问守在门外的墨竹,
“郎主醒着吗?”
墨竹也轻声回道,
“刚才听到郎主咳嗽了一阵,后来就没听见再咳。”
“想是书香给郎主用了镇咳的汤药。”
------
高秋娘领着三个孩子进了内室。
长孙晟正微闭着双眼躺在床上,好像是听到有人进来,慢慢张开了眼睛。
见是高秋娘和三个孩子,腊黄的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双眼也骤然有了神采。
刚进门时,观音婢急着要见父亲。
当她快步走向床前,走到近前却愣在了当地。
她不敢确定,床上躺着的老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父亲。
在观音婢的心中,长孙晟永远是高大英武,气宇轩昂。
在她面前永远是面带微笑、和霭可亲,可是躺在床上的人,看上哪里像自己的父亲?
经过近两个月疾病的折磨,长孙晟苍老了许多,面容消瘦,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他无力地靠在迎枕上,干裂的嘴唇噏动着,却听不清发出的声音。
------
观音婢只怔了一下,随即就扑到长孙晟的身上,趴在他的胸前。
她认识那双眼睛,认识那熟悉的笑容。
她从长孙晟那混浊,但依然充满神采的双眼里,看到了深深的爱意。
他的笑依然是那么的慈祥。
观音婢坐直身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长孙晟。
双眼瞬间蕴满了泪水,慽慽问道:“阿爷,你怎么了?”
高秋娘怕引得长孙晟伤感,走过来抱起观音婢,搂着她面对长孙晟,坐在床沿上。
她小声交代观音婢,
“不要你忘了,我刚才是怎么嘱咐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