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中文www.ikanzw.cc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中文 > 春游曲 > 第一零八章 闲愁最苦

第一零八章 闲愁最苦 (第2/2页)

“与四郎君的主仆之情淡薄了,你们将来会难以在府中立足。”

------

观音婢只所以这样嘱咐秋缡,是为她的长远在做考虑,

“四郎君不在内院的这几年,你们要让他知道,这里还有人牵挂着他。”

“他自小缺乏关爱,对你们的牵挂会分外珍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纵是铁石心肠,也不能无动于衷。”

“等他将来回到院中,你们主仆之情还在,就不会过分难为你们。”

“不管是留是嫁,都会给你们安排一个不错的去处。”

------

秋缡听完观音婢的嘱咐,内心无比感激,又是十二万分的佩服。

她心中感叹,看长孙娘子小小年纪,和自己大小差不多。

为什么她能想到的,自己却想不到呢?

难道这就是主人和家奴的区别?

秋缡没有认识到的是,这不仅是身份地位的区别。

身份地位不同,会思考不同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知识、阅历、教育会造就不同的人。

一个人,学的多,见识得多,就会开阔眼界和思路。

他的思想也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

处理完李元吉院里的事情,时间已进入四月。

自从郑观音有了身孕,观音婢就代为打理中馈。

忙的时候,她还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

但闲下来的时候,没有李世民在身边,她却总觉得百无聊赖。

观音婢也不知道为何?这些日子,总是静不下心来看书。

坐在那里满脑子都是李世民的影子。

想的是与他深情相拥,忆的是两人依偎、温声低语。

观音婢总是手中拿着书,坐在那痴痴发呆。

胸中总是空荡荡的,一颗心无处放搁。

------

有时,一日之内,观音婢甚至会问覃兰几次,

“西院可有涿州的消息。”

她专门查了一下《地理志》,河东离涿州相距二千里。

皇帝车驾,大队人马,行军速度不会很快,一日最多行几十里。

李世民三月初从长安出发,赶到涿州,至少也要一月有余。

如今一月未到,哪里会传来涿州的消息?

山高路遥,鸿书难寄。

即使世民到了涿州,即刻回书。

在河东收到书信,估计也要到了七月。

观音婢知道,对李世民的音信,只能是空空等待。

想看到他的只言片语,也是一种痴望。

------

观音婢想像,或许李世民正在行军途中,也不知是不是风餐露宿,艰难而行?

眼看天气马上就要热了。

她又担心现在是不是烈日当空。

反正天气是好、是坏,她都不放心。

观音婢独自离家,去找李世民。

她想立刻就能见到李世民一面。

甚至能远远地看上一眼,她也心满意足。

------

观音婢明白,所有的想像和愿望都无法实现,但是却无法抑制内心的躁动。

她感觉坐卧不安,一切的自我安慰,都难以平复纷乱的心绪。

一直静不下心来,观音婢决定喊上奉书、执棋到花园散散心。

河东李氏庄园的花园很大,有长孙将军府的四五倍。

刚来河东之时,观音婢对庄园里的花园并不喜欢。

她嫌没水,没有灵气。

她嫌这里的树木太过高大,隐约有阴郁之气。

所以便很少前去。

------

今日闲来无事,便在园中多转了一会儿。

没想到假山之后,却另有一番天地。

后面有果园数十亩,路边亦有垂柳依依。

花园里已无春的踪迹,早是芳菲尽谢。

观音婢在奉书、执棋的陪同下漫步园中,没有任何目的,走走停停。

她停下脚步,心中又在痴想。

或许往年,世民阿兄也曾在自已站过的地方驻足。

看看园中,黄梨刚如鸡蛋般大小

树上杏儿依然清涩。

柳絮正飘,纷纷扬扬,恰如飞雪。

不知他是否如自己一般,看到过园中此时的风景。

------

在深宅大院之中长大的观音婢,走出府门的机会太少,总是对花园情有独钟。

她常常想起与世民阿兄,在长孙将军府花园里初次相识。

也永远不会忘记,在新丰老庄花园里温柔相偎。

再看现在的花园,此景非彼景,但触景仍生情。

世民阿兄虽在千里之外,想是往日也曾来过此处,此景定也在他的记忆中。

如今的观音婢满心渴望与李世民长相厮守。

但三年多来,却是聚少离多,每次相聚都是匆匆分别。

------

奉书见观音婢默然无语,一副落寞的神情,不知道何事又勾起她的伤感。

她朝执棋使了个眼色,

“三娘,咱们回去吧。”

奉书、执棋多年跟着观音婢,两人最懂她的心思。

现在想排解观音婢相思之苦,只能通过让她做事转移注意力。

执棋会意,跟着附和奉书,

“三娘,我们回去,看覃兰、侍琴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事。”

观音婢也没有兴致,独自欣赏这良辰美景。

她轻轻点头,三人缓步而行,离开花园。

------

没想到,还真让执棋说中,覃兰确实带回了重要的消息。

观音婢回到正房,刚在罗汉床上坐下。

覃兰就进屋来见观音婢,说是有要事向她禀报。

观音婢看覃兰似笑非笑,不慌不忙,心中思忖,看她那神情,定不是什么要事。

她问覃兰,“是不是有什么新奇之事?”

覃兰走到观音婢跟前,神秘地道,“大郎君纳了一房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