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张梁 (第2/2页)
吴池刚要放过,忽然想起一个关键的东西:“别的都无所谓!《太平要术》中卷呢?你不发任务,我的中卷去哪拿?”
【请自行探索】
吴池:“靠!”
他翻了翻张梁的身上,并没有找到那本书。
于是下令:“搜!都给我搜,书肯定在这广宗城内,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
他刚刚召唤了一万多豆子兵,人手充足,干起搜寻这种事来也方便得多。
可惜……
终无所获。
卢植安慰道:“幼麟啊,没找到也不用担心,《太平要术》是么……据说此书是源自《太平经》,老夫交游广泛,认识不少朋友,可以帮你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其他版本。若是实在找不到,老夫那里还有一些珍藏的孤本古籍,都可以借你看。”
在他看来,《太平要术》不过是一本经文书籍,或许里面也有记录一些术法之类,但终归不是正道。
就好比这次,如果不是朝廷催得急,卢植有自信可以只凭借兵法,战而胜之。
张角就算掌握再多妖术,又能有何作为了?
所以说,人呐,还是要走煌煌正道!
……
吴池只能无奈接受事实。
之后就是一系列的收尾工作了,占领城池、安抚地方,通知朝廷派驻官员过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撰写报功文书,给有功将士们**行赏。
因为吴池的参与,这次平定黄巾动乱的首功,自然是卢植的了。
他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吴池呢,则毫无悬念,去雒阳当议郎,等待皇帝对他的‘考察期’结束后,再**绩封赏。
没办法,吴池根基太浅了,几个月前还是一介白身,就算是立了天大功劳,也不能一下子就给他封个高官。
卢植也有些惋惜:“可惜啊,如果幼麟你立的这些功劳是分几年时间得的,那就算封为九卿也没人说什么。”
吴池倒是点头表示理解,不甚在意。
他穿越前除了看三国小说外,其他年代的历史小说也看过不少,那些主角们就算短时间内立下天大功劳,也只能往低了封,怕他‘爬得太快,惹人非议’。
他早有心理准备了。
反正,只要最终自己能达成目的就行!
之后是下面的各级军官和士兵们。
他们就跟卢植、吴池不太一样了:
因为按照朝廷制度,在战争期间,朝廷需要更多的人手加入军队,指望这些士兵们去跟敌人浴血厮杀。
但是在战争结束后,军队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要裁军。
那些没立功或者立功很小的士卒们,很好打发,发一笔钱遣散回乡即可。
而有功劳的将士们,就会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按军功封官,走正常升迁渠道。但是却有限额,有关系门路的优先。
二就是封赏,用单纯的奖赏来酬谢军功,拿了赏金后就可以回家了,只不过比普通士兵拿得更多,还可能有爵位。这个没限额,谁都可以选,朝廷巴不得他们都选这个。
吴池这边自然好说,麾下士兵不是原先的庄客,就是豆子兵,要么就是召唤卡招出来的部队。他们对吴池的忠诚度都极高,可以说吴池让他们干啥就干啥,不会有异议。
所以这些人就通通按照朝廷的第二政策,拿了封赏后回吴家庄继续种田。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吴池麾下的名臣名将们。
就拿戏志才来说吧,他虽然是召唤卡招来的,忠诚度有保障。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不是程序,他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如果吴池强行让他去做他不喜欢的事,他也会不高兴。
——貂蝉看到吴池喜欢张氏,都会吃醋呢,更何况戏志才?
他只是在历史上那个人的基础上,多加了个对吴池忠诚度的设定而已!
所以,吴池也得问询下他们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