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妾的地位 (第2/2页)
有这一条保证,蔡邕终于彻底放心了。
而后,二人就新律法制定的细节,讨论了一番。
这件事,涉关公序良俗,是礼制问题。若是在后世朝代,应该归礼部管,而具体的法律制定,则是刑部。
而在汉朝,则是归九卿中的太常和廷尉管。
在以往是这样的……
但在现在,则通通都要三公来点头。
因为以往的汉朝,三公的职权逐渐虚化,沦为荣誉职衔,没有了权力。而真正掌握权力的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们,一个文化不高只能给世家当橡皮图章,一个更没文化只知道帮皇帝敛财。
所以国家的大大小小具体事务,就纷纷由九卿们自决。
现在,何进死了,十常侍整天忙着讨好刘协,吴池趁机掌握了权力中枢。而吴池并没有像何进那样担任大将军,而是担任了三公中的司空,又将蔡邕扶上了太尉,这就使得三公的地位重新抬升,变为了真正的最高权力者。
而朝中的许多职位,吴池又封给了大量支持吴池的世家人。这些世家得到职位的代价,就是对吴池的话言听计从,使得吴池在朝中的地位更稳了。
所以,推行一条新律法这事,至少在阻力不大。
而在社会上呢?
其实,也没有太大问题。
要知道,跟吴池有同样想法的,在社会上也是很多的。许多拥有妻妾的男人,他们同样希望能够有一条律法,抬升妾的地位,使得自己能够娶到更多有权势的人家的女儿。
而相对应的,那些女方的家庭,也同样希望能够有一条律法,让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后能够过得好些,不至于被丈夫随意发卖了。
可以说,支持的人还是很多的。
当然,反对的自然也有,并且男女都有反对的。男人反对的理由是,如果把自己所有的妾地位都抬升了,那如果妾不听话,在后宅里搞风搞雨,自己很难再制裁她们了,想休了她们,还得去写休书,还得有合理合法的理由,还得看妻子娘家的脸色……
有损雄风。
女人反对的,自然是那些已经嫁为正妻的女人们了,她们原本是后宅的女主人,对一众妾室说一不二,享受妾们的尊捧,还是很滋润的。
现在这条法律一出,让那些妾与自己平等了,自己之前磋磨她们,她们还不得加了倍的报复回来?
那可不行!
所以,这些反对的人的顾虑,也必须纳入考虑,不能无视,更不能靠暴力压制。
要知道,在古代,法律的推行并不像现代那样容易。现代社会如果推行了一条新法律,没人敢反对,哪怕这条法律制定的再不合理,百姓也只能受了。
可在古代,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其实是很弱的。如果地方上不配合你的法令,你很难强行推行。
之前说过,皇权不下乡,乡里那群豪强乡绅,都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在乡里说一不二,说得话比皇帝还管用。他们不认可你的法律,那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而在县里,同样有大量的地头蛇们存在,他们更加的‘有能量’,因为他们往往是各大世家的族人,家族里不乏在朝中任官的。
他们若要反对,可就不仅仅是让法律无法执行的问题了,而是会让族中的官员上书,直接废除你这条法律。
吴池没心思去跟这些人搞对抗,倒不是说他没这个能力,而是觉得完全没必要!
吴池的目的是什么?他只是想同时娶更多的女人,推行这条法律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所以,吴池完全可以对这条法律进行妥协、改进,以让世人能够从心里接受这法律。
至少是绝大多数世人接受。
对此,蔡邕提出了意见:“若是让所有的妾,地位都抬升到与妻等同,定然会引起反对。但如果只是让部分妾地位抬升,并且规定仍然要尊敬正妻,便可消弭这些反对了。”
吴池点点头,觉得可行。
这样一来,就跟皇宫差不多了。皇宫里除了皇后外,其他嫔妃们是分等级的,高低有序。
而在普通人家,也可以搞等级,只不过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等级罢了。
在原先,普通人家是:妻>妾>丫鬟。
现在,可以增加一个介于妻与妾之间的等级,这个等级的女性拥有与正妻差不多的地位,不能随意转赠发卖。而下面的妾,则还跟原先一样。
这样一来,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不再有反对的理由了。
吴池:“那么这个抬升地位的妾,应该有个专属的名字吧?叫什么好呢?平妻?次妻?还是贵妾?二夫人?”
蔡邕想了想,道:“妻只能有一个,平妻、次妻皆不可。贵妾是参照宫里的贵人,而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