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匈奴人 (第2/2页)
丁原见状赶忙凑过来,“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吕布急了:“义父,都什么时候了还稍安勿躁!匈奴人啊,不能不管他们!”
然而,下一刻,吕布却从丁原嘴里听到了令他完全不敢置信的话:“这些匈奴人是来帮咱们的,是友军!”
“什么?!”
吕布整个脑门都红了,他青筋隆起,手在戟柄上攥了又攥,竟然把那铁梨木的戟柄给攥变形了!
吕布咬着牙问:“义父,你怎么跟匈奴人勾结起来了,他们……他们……”
吕布说不下去了,要知道,他可是与匈奴人有着刻骨之仇、夺妻之恨啊!
虽然说严氏后来平安归来了,可吕布对他们的仇怨却没有消失。
他当初也正是因为此,才参军的。
丁原却一副‘你大惊小怪’的表情,冷哼道:“我儿,慎言!”
吕布:“可……”
丁原恼了:“可什么可!没听到我的命令吗?”
吕布没说话了。
丁原放缓了语气:“匈奴人怎样?匈奴乃是我大汉臣属,也是陛下的子民。他们帮咱们作战,有何问题?”
这话倒是真的,自从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之后,北匈奴远遁西方,而南匈奴就臣服了汉朝,成为了汉朝的藩属。
几百年来,汉朝经常从匈奴那边征兵,甚至直接下旨调动匈奴军队过来协助汉朝作战。
至少从明面上来讲,匈奴并非敌人。
只不过……
敌对的行为也是有的,经常有匈奴人侵入汉朝境内进行洗劫,烧杀抢掠,做下不少恶事。
这种事,朝廷也并非不知,但却很少去处理。
一来,这些侵略洗劫的规模都很小,对整个汉朝来说,不过癣疥之疾。为了这种小事跟匈奴翻脸,得不偿失。
二来,就算汉朝决定追究,甚至出兵灭了匈奴。这种事以后也还是会发生,根本杜绝不了。
这就要从匈奴的社会形态说起了。
匈奴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的最高首领被称为单于,名义上管控着所有的匈奴人。
名义上。
事实上谁管着全体匈奴人呢?
答案是,没有。
因为匈奴的社会形态很原始,越是原始的社会,首领对下面人的掌控力度越弱。
匈奴人是分为很多部落的,大部落小部落林立。在非统一时,部落与部落之间争斗。而统一时,所有的部落都对最大的部落,同时也是单于所在的部落进行臣服。
单于对自己直属的部落还能管管,而其余臣服的部落,就管不到了,那些臣服部落在各自的族长治下,是自治的,单于无法插手。
如果有小部落出兵洗劫了汉朝,那单于也只能在事后通过打探才能知道。
是的,得打探。
小部落没有义务把自己做的事都汇报给单于。
他们若是刻意隐瞒,甚至能让单于完全不知道。
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就是这样。
你要说,那单于就不能把所有部落都吞并了,这样不就行了?
答案是,不行。
不是单于不想,而是他管不过来!
要知道,匈奴人是没有官员的,他们跟汉地的社会完全不同,没有一个个县令郡守州牧帮他管理下面人。
光靠单于一个人,怎么管?
你说可以任命官员啊!
可是,任命了官员,那些官员最终也会形成一个个族长,到最后还是自治。
因为草原从根本上就是与汉地完全不同的啊!
大家都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无论是你想找别人,还是别人找你,位置都不固定。
怎么联络?
联络都困难,又怎么统治?
汉地之所以能任命官员,是因为汉地的人都有固定住处,官员也有固定的官邸,互相联络方便。
皇帝想找一个人,一声令下,消息从雒阳传递到幽州,再从幽州传递到方城县,再传递到吴家庄,就找到吴池了。
吴池想见皇帝,也是一路赶往雒阳,再进入皇宫,就见到了。
所有人都固定位置,形成一个个点,再用线把一个个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统治网络。
而这网络形成的基础,又是汉人的生产方式,即农耕决定的。
汉人绝大多数都靠种地为生,田地就在那,不会移动。大家也就都固定在田地上,建立宅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哪像草原人,今天在这片,明天指不定跑哪里去了,迁移着迁移着,没准跑欧洲去了!
你上哪找人家去!